受訪心得:請把「價格合理」更正為「價格夠有吸引力」

很高興有機會接受「小世界-大文山社區報」對我進行採訪。
記者態度認真值得嘉許,但卻還是發生了令人遺憾的扭曲。
雖然記者當時有錄音,卻在登出訪問內容時刊載了我所沒有用「價格合理」四個字。
我希望能下一期的小世界能夠加以更正。

摘錄「小世界-大文山社區報」第1986期(2010年6月18日)「4社區大聲公」版「創意消暑產品 帶動新商機」末段中的文字:

「…只要價格合理、方便性高,都可能是另一種新的商機。」

請檢查錄音檔中我所說的是「價格夠低」或「價格夠有吸引力」(我記得我沒有說「價格合理」)。

以下連結是我對為什麽不應該使用「價格合理」這樣的說法的解釋。

合理價格?請拋棄這個名詞
https://8dau.wordpress.com/2009/08/06/abandon-reasonable-price/

合理?合哪個標準?
https://8dau.wordpress.com/2010/06/29/reasonable-which-standard/

合理價格?嚴謹的學術不用這個詞
https://8dau.wordpress.com/2009/08/07/reasonble-is-not-academic/

另外,我不記得我是否有說「把『是另一種新的商機』改成『帶來相當的銷售量』」
(商品既已推出就不叫「機會」而應看銷售量大小)。

我建議今後將刊登內容事先給受訪者檢視以免發生類似問題。

道德性的預設?預設的虛假?虛假的道德?

以下這篇文章指控一些言論背後有一種「道德性的預設」。文末連結是原先李家同、李嗣涔、洪蘭、楊泮池的相關報導和評論,
請查看這四人有否該文所謂「道德性的預設」?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rum/0,5252,11051401×112010062800320,00.html
觀念平台-道德不能解決 教育市場化的危機 2010-06-28 中國時報 【何明修】


這些言論的背後都有一種道德性的預設,認為學生就應該好好安於本份,專心唸書,而不要整天「夭飽吵」,爭取自己的權益。

畢業典禮嬉鬧搞笑 李家同:媚俗 (2010/06/13 18:43)
http://member.nownews.com/video/index.php?avId=1031583

校長跳天鵝湖 李家同:媚俗   20100612 18:56:31 
http://www.cna.com.tw/ShowNews/Detail.aspx?pNewsID=201006120166

台大妹當展場女 李嗣涔:可惜 【聯合報╱記者陳智華/台北報導】
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3/5646201.shtml

台大人當Show girl 李嗣涔嘆可惜 2010-06-06 中國時報 【陳至中/台北報導】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cus/0,5243,110110×112010060600116,00.html

洪蘭:不想讀,就讓給別人吧? 天下雜誌 434期 2009/11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index.jsp?id=39405

洪蘭批醫學生/院長:校方一定改 嚴格規範
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220910

合理?合哪個標準?

給可敬的前輩和朋友:

我之前曾經呼籲:拋棄「合理價格」這個名詞!
https://8dau.wordpress.com/2009/08/07/reasonble-is-not-academic/

現在我要再呼籲:拋棄「合理」和「不合理」這兩個詞!
我的「理由」很簡單:
如果評論者心裏有一個判別「合理」和「不合理」的標準,
為什麼不講清楚「那個標準」是什麼?
如果能講清楚「那個標準」是什麼,為什麼不直接講「XXX合乎那個標準」或「XXX不合乎那個標準」?

以下是幾個故意使用「不合理」一詞而不明講標準的可能原因。

1. 評論者只是針對一件事物(例如:一面紅旗)有情緒上的不爽快。
他心裏本來就沒有一個清楚的標準(例如:凡紅色之物皆不合理)。

2. 評論者心裏有一個清楚的標準(例如:凡紅色之物皆不合理)。
但是一旦把這個標準說清楚,
明眼的人就會指出:
這個世界上有人的心裏有和這位評論者不一樣的標準(例如:凡藍色之物皆不合理)!
藉著不說出自己心裏的標準,評論者希望聽眾和讀者忘記「這世界上有其他人的心裏有其他的標準」。

3. 評論者心裏有一個清楚的標準(例如:「壓力為1atm時的液態水」為合理)。
但是一旦把這個標準說清楚,
明眼的人就會指出:
達到這個標準需要其他條件(例如:溫度為零度C以下)。
評論者希望隱藏這些其他條件。

4. 評論者心裏有一個清楚的標準(例如:「壓力為1atm而溫度為零度C以下時的液態水」為合理)。
但是一旦把這個標準說清楚,
明眼的人就會指出:
這個世界的自然法則無法達到這些標準。

5. 評論者可以藉由「是否收到不加質疑的附和」檢驗其下屬和「擬收服之下屬」的忠貞度。

6. 評論者可以透過「正面迴響的熱烈程度」試探「社會盲從度」有多高。

賄賂的幕後

畢業公演採用自創劇本的學生值得被大大讚許。
但是我也期待將來編劇的學生多少學習一些「賽局理論」
--因為劇情的張力來自於人際衝突,
而賽局理論有助釐清衝突的因果。

在《時尚心機 Behind the Scenes of Project Runway》(世新大學英語系第十屆畢業公演)劇中,
一位決賽選手藉著賄賂而得到冠軍。
依照我不見得精確的記憶,
行賄者事先得到其他廠商(非主辦單位)「得冠軍就簽約為設計師」的承諾,
再向主辦單位承諾「得冠軍就依約定比例分享廠商支付的酬金」。

可以討論的問題(畫出賽局樹):
1. 這樣的賄賂是否容易發生?
2. 哪些方法有助於雙方成交?

提示:
主辦單位如何相信「行賄之選手會履行承諾」?

補充:
在管理經濟學的課堂上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,
有些學生提出「如果會簽約的廠商就是主辦單位」可以避免賄賂的問題。

相關連結:
《時尚心機Behind the Scenes of Project Runway》世新大學英語系第十屆畢業公演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shueng10th

跳脫文學經典,堅持原創劇本 英文系畢業公演「時尚心機」(Project Runway)用時尚舞台反諷社會膚淺亂象
http://cc.shu.edu.tw/~pa/images/newsletter/990519.docx

成績保險?聚賭成績?

UCSD的James Andreoni 曾讓學生提供這樣的「保單」給學生:「繳交學期成績一分的保費」,如果「學期成績跌入後半段」理賠「學期成績兩分」。
http://econ.ucsd.edu/~jandreon/Econ301/BadGradeIns2003.htm

而這個網站 http://www.ultrinsic.com 則讓大學生交真錢「買保險」或「分獎金」。

http://www.ultrinsic.com/terms.html 解釋了Ultrinsic 對Contribution, Incentives, Premium, Coverage 的定義。

以下是我使用 http://www.ultrinsic.com/hands_on_demo.html 的計算結果

押四門課拿A
(每門課設定incentive$41,
系統計算我的contribution$16,
Ultrinsic’s Contribution  $25 )

押三門課同時拿A
(設定incentive$86,
系統計算我的contribution$11,
Ultrinsic’s Contribution  $75 )

押學期GPA拿3.7以上
(設定incentive$100,
系統計算我的contribution$50,
Ultrinsic’s Contribution  $50 )

最多可贏Incentives $41*4+86+100=350
支付Contribution共計$16*4+11+50=125
最大淨賺350-125=$225

但是根據這裏的討論, 原本GPA 3.5的學生以下才能參加競賽
http://www.marginalrevolution.com/marginalrevolution/2009/01/betting-markets-in-everything.html

管理經濟學討論問題:
1. 「保險」和「聚賭」有何異同?
2. 如果網站能持續經營,除了與保險相關的逆向選擇道德危險問題外還要解決哪些困難?
3. 該網站適合販售哪些相關服務與產品?
4. 除大學生外,該網站適合向誰推銷?
5. 哪些國家、哪些法律、哪些法學主張傾向於禁止這種「獎金來自報名費」的「學業成績競賽」?

取代「啦啦隊比賽」!

對於那些「原本欠缺投注在課業上時間」的大學生,我無法鼓勵他們再花時間在「練習啦啦隊」這種「腦力/肢體比」偏低的活動上。

事實上,我會建議高中畢業生選擇就讀「不辦啦啦隊比賽的大學」-除非他立志成為啦啦隊訓練師。
(我建議「大學評鑑」的評分表應列入一項「針對舉辦啦啦隊比賽的大學扣分」!)

假如大學的目標是舉辦「參與學生之人數很多而且每一個系都參與」的比賽,
我的建議是:用「學識成長經驗短片比賽」取代「啦啦隊比賽」!

這個短片比賽評分標準是:能否生動地呈現「學生透過各種課業的學習經驗而達成學識的成長」!

將影片限制為「短片」的原因是:
讓所有作品可以在原本「啦啦隊比賽」的時間內全部播放完畢,讓現場觀重也可以成為某些獎項評審。

所謂「各種課業的學習經驗」包括但不限於:
畢業公演排練、畢業專題製作、課堂上之辯論比賽、交易競賽、課堂上之遊戲、在圖書館借閱書籍、課後學習小組討論。

而為了要呈現「成長」,入鏡的應該包含所有四個年級的學生(多多益善)而不只是大一新生。
但是大一新生應該多被鼓勵參與影片製作,因為他們可以從中體會一到四年級的成長路徑。

以我目前的想像,比較陽春的作品可能是個精密剪輯的紀錄片。
至於比較有創意的作品,就不是任何人在目前規畫階段就能想像得到。

以下針對三個可能的質疑進行回應:

第一、傳播學院的各系學生可能擁有影片製作的優勢而使比賽不公!
回應:
前述評分標準除了「生動呈現」之外,還有「學習經驗」和「學識成長」。
此外,這樣的比賽可以讓學生除了「媒體識讀」之外,更學得「創意傳播」的經驗。

第二、有些學系的課程可能欠缺可以被生動呈現的「學生學習經驗」!
回應:
1. 影片內容不必涵蓋每一門課程。
2. 可以讓學生生動呈現「學習心得」及「見識成長」。
3. 任何一個求生存的學系(包含師生)都值得被鼓勵「生動呈現」其生存價值!

第三、為什麼要「取代」「啦啦隊比賽」而不是「增辦」「學識成長經驗短片比賽」?
回應:
1. 「啦啦隊比賽」的練習佔用學生本應花在課業上的時間;「學識成長經驗短片比賽」則可以強化學生之學習動機。
2. 「啦啦隊比賽」雖然開放自由報名參加,但是「學生好玩耍,老師愛面子」的環境因素造成各系要求師生投入比賽之壓力。
3. 「啦啦隊比賽」的「腦力/肢體比」偏低,不應耗費「教學卓越大學」資源。

另類畢業歌

今天很多學校辦畢業典禮。巧見馬克(改)作詞之《青青校樹》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arkleeblog/20738561 的第二和第三句為:

「沒錢深造 頭路難找  助學貸款怎繳

職場詭譎 鉤心鬥角  學校通通沒教」

其實,經濟系略有所教。這裏姑且不提「賽局理論」(通常是選修課),只談「經濟學原理」所介紹的「勞動市場」。

身為一個經濟系畢業班導師,我的畢業贈言是:「VMP不等於W就創業!」

廠商求利潤極大的條件是「邊際勞動產值(VMP)等於工資(W)」。

如果VMP>W而僱主並未增聘,則表示存在僱主尚未填滿的市場空間。

如果VMP<W而僱主並未減聘,則表示僱主不能消除冗員遲早要被淘汰。

兩種情況都表示:有志者可以取而代之並賺取利潤。

會問「沒有錢怎麼創業?」的經濟系學生應該沒有資格畢業-因為這個問題沒搞清楚:

誰規定創業要用自己的錢?